六年相守终离场:开元物业撤场背后,物业与业主的博弈困局
行业资讯
admin
发布时间:2025-11-23
浏览:0 次 2025 年 10 月 28 日,浙江开元物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城北分公司的一纸公函,在金色雅筑小区业主群里引发了轩然大波。这份公函明确告知,这家在业内以稳健服务著称的物业企业,将在 2025 年 12 月 31 日 18 时正式撤场,结束与小区长达六年的服务合作。

消息传开,有人惋惜习惯了的服务即将中断,有人疑惑稳健的开元为何突然离场,更有人开始担忧小区后续的管理真空。而这起撤场事件,并非个例 ——2025 年以来,中海物业、龙湖物业、金科服务等十余家品牌物业先后发布撤场公告,背后折射的,正是物业行业 “低成本、高要求” 的畸形博弈困局。

一、六年投入换不来共赢:撤场是无奈,更是底线
开元物业的离开,绝非一时冲动的轻率决定。
从 2019 年与开发商徐州市永润置业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起,这家企业在金色雅筑小区深耕了近六年。即便期间一直面临运营压力,他们也没停下投入的脚步 ——2024 年底合同续签延期阶段,还特意斥资 13 万元用于小区环境整治、设施维护等品质提升工作,试图用诚意留住业主的信任。
但所有的努力,都在 2025 年 9 月 25 日被打破。业主委员会提出的四项招标条件,直接触碰了企业的经营底线。对一家需要盈利才能维持服务的企业来说,当合作条件已经无法支撑基本运营,退出就成了唯一理性的选择。
这不是对责任的逃避,而是对市场规律的基本尊重。就像近年来其他撤场的物业企业一样,要么是面临高额物业费欠缴,要么是被不合理的服务要求压得喘不过气,开元物业的离场,不过是行业困境的又一次具象化。
二、四项 “苛刻条件”:把物业逼到绝境的枷锁
业主委员会提出的四大招标条件,表面看是为业主争取最大利益,实则每一条都在挤压物业的生存空间,堪称勒紧脖子的 “四把铁索”。
1. 限价招标:1.3 元 /㎡的 “白菜价”,撑不起合格服务
一层 1.1 元 /㎡/ 月、二层及以上 1.3 元 /㎡/ 月的物业费标准,听起来很划算,但放在徐州当下的市场环境里,完全不切实际。
目前徐州同类小区的物业服务市场价普遍在 1.8-2.2 元 /㎡/ 月,1.3 元的价格连基础人工成本都覆盖不了。保安、保洁的月薪要支付,维修师傅的工时费要结算,这些刚性支出早已水涨船高。连人员工资都捉襟见肘,更别提小区设施维护、绿化养护、公共区域能耗等后续支出。把服务压到 “白菜价”,最终只能是服务品质的 “缩水”。
2. 质量保证金:5 万元背后的资金压力
5 万元的服务质量保证金,单看数额不算多,但对微利运营的物业行业来说,却是雪上加霜。
物业行业本身利润微薄,很多项目都是靠规模效应维持盈利。额外的保证金要求,会直接加剧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。为了弥补资金缺口,企业可能会选择削减服务人员、降低物料标准,最终受损的还是业主的居住体验。
3. 进场资金:未盈利先投 10 万的 “霸王条款”
要求物业公司预先投入 10 万元用于 “品质提升”,完全违背了基本的商业逻辑。
这相当于让企业在还没产生任何收益的情况下,先往里 “输血”。优质物业企业不会愿意做这种亏本买卖,反而可能吸引一些只想短期投机的小公司入场 —— 他们大概率不会真的投入资金提升品质,只会想着快速回本,给小区管理埋下更大隐患。
4. 一年合同期:短视的 “竭泽而渔”
一年的合同期限,彻底堵死了物业长期投入的可能。
小区的设施维护、团队培养、服务优化,都需要长期规划。没有稳定的合作预期,哪家物业敢投入大笔资金改造老旧电梯、升级安防系统?又哪家企业愿意花费时间培养熟悉小区情况的专业团队?短合同期只会催生 “赚快钱” 的短期行为,与小区长治久安的目标背道而驰。
三、低价陷阱:谁在为 “伪性价比” 买单?
开元物业在撤场公函中直言,这些条件已经低于保障服务品质的 “成本底线”。如果强行接受,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团队流失、设备停摆、服务崩盘。
这绝非危言耸听,而是物业行业的现实逻辑 —— 没有合理的利润,就没有可持续的服务。
很多业主习惯把物业费当成 “纯支出”,总想着越便宜越好,却忽略了服务质量与居住品质的正相关关系。物业费本质上是小区公共服务的 “众筹资金”,你付出的每一分钱,都在为自己的居住环境、资产保值买单。
当电梯因为缺乏维护频繁故障,当小区垃圾堆积无人清理,当安保形同虚设存在安全隐患,即便物业费再低,这样的居住体验又有什么意义?所谓的 “性价比”,最终变成了 “伪性价比”,买单的还是业主自己。
四、行业困局:物业撤离潮为何愈演愈烈?
开元物业的撤场,不是孤例,而是整个物业行业困境的缩影。2024 年至今,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,到徐州这样的二三线城市,物业撤离事件频发,背后是三大核心矛盾的集中爆发。
1. 成本刚性上涨
人力成本年均增幅超过 10%,维修物料、能源价格持续攀升,这些刚性支出让物业企业的运营压力越来越大。
2. 服务需求升级
业主的需求早已不满足于基础的保洁、安保,而是追求智能化管理、个性化服务、快速响应机制,需求升级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投入。
3. 价格预期错位
部分业主还停留在十年前的价格认知里,想用过去的低价享受当下的优质服务。尤其是在老旧小区,设施老化导致维护成本更高,但物业费标准却很难上调,矛盾更加突出。
这种 “成本涨、需求涨、价格不涨” 的失衡状态,让越来越多的物业企业选择 “用脚投票”,撤离那些无法盈利的项目。
五、破局之路:从 “零和博弈” 到 “命运共同体”
开元物业的离场,没有赢家 —— 企业失去了经营多年的项目,业主面临服务真空,小区陷入管理不确定性。这起事件,理应成为业主、业委会与物业企业共同反思的契机。
1. 业主需走出 “低价误区”
一分价钱一分货是市场经济的铁律。低于成本的物业费,最终会通过服务缩水、环境恶化等方式 “报复性回报” 给业主。选择物业时,不该只看价格,更该关注服务性价比。
2. 重新认识物业费的价值
物业费不是 “冤枉钱”,而是为居住品质和资产保值买单的 “投资”。小区环境好、设施全、安保严,不仅住着舒心,房子的升值空间也更大。与其纠结每平米几毛钱的差价,不如理性评估服务带来的长期价值。
3. 物业需提升透明化运营
物业企业要主动公开账目明细、量化服务标准,让业主清楚每一分物业费的去向和价值。通过定期沟通、及时反馈,化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,重建信任基础。
4. 业委会要做好 “桥梁” 而非 “对立者”
业委会的职责是维护业主权益,但这种维护不能违背市场规律。在制定招标条件、协商物业费时,要充分调研市场行情,兼顾业主利益与物业的合理盈利,搭建双方沟通的桥梁,而不是制造对立。
结语:别让 “低价” 毁掉我们的家园
金色雅筑小区的下一任物业会是谁?目前还不得而知。但如果核心的供需矛盾没有解决,即便换了新的物业,类似的撤场剧情或许还会再次上演。
物业服务的本质,是专业分工下的价值交换,不是单方面的价格厮杀。业主需要优质服务,物业需要合理利润,这两者并不矛盾。只有当双方从 “零和博弈” 走向 “命运共同体”,从对立走向协作,才能实现共赢。
我们追求的从来不是最便宜的物业费,而是最有价值的居住生活。希望开元物业的撤场,能成为行业理性回归的起点,让更多人明白:一个舒心的家园,需要业主、业委会与物业企业的共同守护。


相关推荐
- 六年相守终离场:开元物业撤场背后,物业与业主的博弈困局
- 30 天落地!圣狐云智慧物业系统:用 10 大法则搞定选型,收费率提升 40%+
- 黑龙江省住宅物业服务退出工作指导规则,2025年12月12日起施行
- 不交物业费的后果:物业亏损退场,小区瞬间陷入混乱
- 不交物业费,是小区恶性循环的开始!为了小区好,请及时缴纳物业费!
- 物业客服必看!18 个「微技能」,搞定业主沟通、解决问题超省心
- 破解缴费难、管理繁、体验差!圣狐云物业管理系统给出全方案
- 痛心!一小区2人身亡!给物业人敲响警钟!
- 深圳一酬金制物业小区,前物业向业主追讨206万
- 物业 SaaS 选对不踩坑!圣狐云智慧物业:中小物业的高效增长利器

售前咨询专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