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取消物业,回社区代管”?别只怀旧,这 3 个问题得想清楚
物业知识
admin
发布时间:2025-11-06
浏览:3 次 前几天在小区楼下碰到张阿姨,她又在念叨:“以前没物业的时候多好啊,居委会管事儿,邻里都熟,交点儿小钱就行。现在倒好,物业费一年比一年高,楼道一星期不扫、电梯坏了没人修,这钱花得憋屈!”
张阿姨的话,说出了不少业主的心声。如今物业公司遍地都是,可 “服务没跟上,烦恼倒不少” 的情况越来越多,于是 “取消物业,重回社区代管” 的呼声也渐渐冒了出来。但这真的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吗?还是我们只是在怀念过去的 “岁月静好”?
一、没物业的 “老日子”:好的是人情,难的是专业
很多老小区业主都记得,十几年前没那么多正规物业公司的时候,小区管理基本靠居委会。那时候的日子,确实有不少让人怀念的地方:
1. 花钱少,心里踏实
居委会不管是修个水管还是扫个楼道,基本不怎么收费,就算收也是象征性的一点钱。不像现在,物业费、公摊费一大堆,交了钱还不知道花到哪儿去了。而且居委会是政府管的,大家心里总觉得 “靠谱,不会坑人”。
2. 邻里近,矛盾好化解
那时候居委会的人都是住在小区里的邻居,谁家有事儿喊一声就到。比如楼上漏水渗到楼下,居委会大妈上门劝两句,两家互相让一步,事儿就解决了。不像现在,业主和物业隔着一层,有矛盾了要么吵架,要么互相扯皮。
可真要回到那个时候,很多现实问题也绕不开:
1. 专业的活,居委会干不了
以前小区设施简单,无非就是扫扫地、修修水龙头。现在不一样了,小区里有电梯、有消防系统、有智能门禁,这些东西坏了,居委会的人根本不懂修。之前有个老小区试着让居委会代管,结果电梯坏了半个月没人会修,最后还是花钱找外面的专业队才搞定。
2. 没人手,事儿管不过来
居委会本来就忙,要管计生、社保、调解纠纷,哪有精力天天盯着小区的安保、绿化、垃圾清运?有次去一个老小区调研,居委会主任苦笑说:“我们就 3 个人,要管 200 多户,有时候业主反映路灯坏了,我们得等一周才能腾出手去换。”
3. 没钱没机制,撑不长久
居委会管小区,基本靠政府给点补贴,再收点业主的小钱。可现在维修成本越来越高,比如换个消防栓就要几千块,这点钱根本不够用。时间长了,要么服务越来越差,要么干脆没人管,最后小区还是乱糟糟。
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,后来才有了专业的物业公司 —— 本想着用市场化的方式,解决社区代管的 “不专业、没人手、没资金” 的难题。可没想到,有些物业却把路走歪了。
二、现在的物业困局:收了钱不办事,还把业主当 “对立面”
本来引入物业是为了让小区管理更专业,可不少业主却觉得 “还不如以前居委会管得好”,问题主要出在这几点:
1. 收费积极,服务 “缩水”
物业费催得比谁都紧,可该做的服务却打折扣。有业主吐槽:“我们小区物业费 1.8 元 / 平,结果保安天天坐在岗亭里玩手机,陌生人随便进;垃圾三天才清一次,夏天楼道里全是味儿;家里漏水报修,物业说‘等两天’,结果等了半个月也没人来。”
2. 把自己当 “管理者”,态度比谁都横
有些物业根本没把自己当成 “服务者”,反而觉得自己是小区的 “管理者”。业主没及时交物业费,就断水断电;业主提意见,就说 “你懂什么,这是规定”。之前有个小区,业主因为物业私自把绿化改成停车位,去找物业理论,结果物业经理直接说 “爱住不住,不想住就搬走”。
3. 钱花哪儿了,永远是 “谜”
物业费收了多少、小区广告收入有多少、停车位租金赚了多少,这些钱怎么花的,物业从来不说清楚。有业主要求公示收支明细,物业要么给个模糊的数字,要么说 “这是公司机密,不能给你看”。时间长了,业主自然不信任物业,甚至故意不交物业费,形成恶性循环。
4. 想换物业,比登天还难
就算业主忍无可忍想换物业,也没那么容易。要么是业委会成立不起来(很多小区连业主大会都开不起来),要么是物业耍赖不搬走,要么是换了新物业,发现还不如之前的。有个小区业主花了半年时间,好不容易把旧物业赶走,结果新物业来了之后,服务更差,业主们后悔都来不及。
也难怪业主会怀念 “没物业的日子”,可真要 “取消物业,重回社区代管”,就能解决问题吗?恐怕没那么简单。
三、“取消物业” 不是万能药:这些坑得先想明白
很多业主喊着 “取消物业”,觉得这样就能摆脱烦恼。可真要这么做,可能会遇到更大的麻烦:
1. 电梯坏了、消防出问题,谁来负责?
现在小区里的电梯、消防系统,都是需要专业维护的。居委会没这个技术,也没这个资质。万一电梯年检没过还继续用,出了安全事故,谁来担责任?之前有个小区取消物业后,消防栓没水,消防队来检查时说 “一旦着火,后果不堪设想”,最后还是业主凑钱找专业公司来修。
2. 居委会忙不过来,小区会更乱
居委会本来就承担了很多政府职能,要是再让他们管小区的安保、保洁、维修,根本顾不过来。到时候可能会出现 “居委会管不好,物业又没了” 的尴尬局面:垃圾没人清、路灯没人修、陌生人随便进,最后小区变成 “无人管” 的状态。
3. 钱从哪儿来?业主会不会 “搭便车”?
社区代管需要钱,比如请保洁、修设施,这些钱肯定要业主分摊。可要是有人不愿意交,说 “我不住这儿,不用交” 或者 “别人交了就行,我不交也没关系”,怎么办?到时候要么钱凑不够,服务没法开展;要么交了钱的业主觉得 “不公平”,也不愿意再交,最后还是走不下去。
4. 出了问题,找谁投诉?
物业虽然有问题,但至少是个 “实体公司”,有问题还能找物业经理、找公司总部。要是换成社区代管,服务不好了,业主找谁?找居委会?居委会不是服务公司,没有明确的服务标准和追责机制。最后可能是 “投诉无门”,只能自己忍了。
所以说,“取消物业” 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,盲目回到社区代管,很可能是 “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”。真正的办法,不是 “非此即彼”,而是找到一条 “业主、物业、社区、政府都能满意” 的路。
四、破局之道:别纠结 “要不要物业”,要纠结 “怎么管好”
解决物业困局,关键不是 “取消物业”,而是重塑小区治理的模式,让各方都能各司其职、各负其责。
1. 业主得 “站起来”:成立靠谱的业委会,把权利握在自己手里
很多小区的问题,根源在于业主 “一盘散沙”,没人替自己说话。所以首先要做的,是依法成立业委会 —— 而且是真正代表业主利益、有能力的业委会。
比如业委会可以:
跟物业谈合同,明确服务内容(比如保安要 24 小时巡逻、保洁要一天扫一次楼道)、收费标准,还有违约条款(比如服务不达标要扣物业费);
定期要求物业公示收支明细,尤其是小区的广告收入、停车位租金,这些钱本来就是业主的公共收益,必须公开透明;
要是物业不办事,业委会可以组织业主大会,按规定把物业换掉。
当然,业主也要尽自己的义务,比如按时交物业费 —— 毕竟物业提供了服务,该花的钱还是要花,不能光想着 “占便宜”。
2. 物业得 “归位”:别当 “管理者”,要当 “服务者”
物业公司要明白,自己是靠给业主提供服务吃饭的,不是来 “管业主” 的。
比如:
收费要和服务挂钩,不能 “不管服务好不好,先把钱收了”。可以搞 “菜单式服务”,比如基础服务(保洁、安保)收多少钱,增值服务(代收快递、上门维修)收多少钱,让业主明明白白消费;
定期向业主公示收支情况,比如这个月收了多少物业费,花在保洁上多少、花在维修上多少,让业主知道钱花在了哪儿;
态度要好,业主有问题要及时回应,别动不动就 “甩脸子”“威胁断水断电”。
3. 政府得 “管到位”:别当 “甩手掌柜”,要做好 “监督者” 和 “支持者”
街道、房管部门不能光看着业主和物业吵架,要主动站出来解决问题:
加强对物业的监管,比如定期检查物业的服务质量,要是发现物业乱收费、不办事,就严厉处罚,甚至吊销资质;
对老旧小区多给点支持,比如补贴点维修资金,或者帮忙联系专业的维修公司,让社区代管能 “撑得下去”。
4. 不同小区,得有不同的 “解法”
不是所有小区都适合一种模式,要根据小区的情况来定:
老旧小区:可以让居委会牵头,搞 “社区 + 准物业” 模式 —— 比如居委会负责协调,再找个小的物业公司来做基础服务(保洁、安保),维修这些专业活外包给外面的公司,政府给点补贴,业主少交点儿钱;
中等规模的小区:要是业主自治能力强,可以成立业委会,自己找靠谱的物业,或者甚至尝试 “业主自管”—— 比如业委会雇保洁、保安,找专业公司做维修,这样更灵活,也更透明;
新建的高端小区:还是需要专业的物业公司,但业委会要盯紧物业,按合同办事,确保服务质量和收费匹配。
其实不管是社区代管,还是物业公司管理,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小区变得更宜居。“取消物业” 的呼声,本质上是业主对 “不好的物业” 的不满,不是对 “物业” 这个模式的否定。
真正的破局,不是回到过去,而是构建一个 “业主能说话、物业能办事、政府能监管” 的体系。只有这样,业主才不用再为 “物业费交得值不值” 烦恼,物业也能靠优质服务赢得信任,小区才能真正变成 “安居乐业的家”。

售前咨询专员